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,《开讲啦》推出特别策划,邀请不同领域权威专家,与广大青年共同见证科技领域从追踪跟跑到并跑、领跑的历史性转变,解码中国式现代化背后的创新力量。
首期节目,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、中国科学院院士、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来到节目,与广大青年分享中国遥感“看清”世界背后的故事。
李德仁院士在《开讲啦》节目中透露,他计划在自己90岁的时候,也就是2030年,建成由252颗卫星组成的“东方慧眼”智能遥感星座,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提供快、准、灵的服务。相比于马斯克只是单纯服务通信网络的“星链”计划,李德仁院士主导的“东方慧眼”将卫星通信、导航、遥感与地面互联网集成一体,实现“通导遥一体化”。他在节目中自豪地表示,有了“东方慧眼”,我们人人都可以玩转卫星。出去旅游的时候,我们只要用手机发出请求,5分钟就可以接收到卫星发来的实景图片和视频。而针对农民种地,“东方慧眼”不仅能提供图像,甚至还会给出哪里需要施肥、施什么肥的建议,堪称“农民丰收小帮手”。
但是,这种“卫星自由”也引起了大家的一些担忧,现场一位观众直言,“东方慧眼”是否会成为一个巨大的监控系统?对此,李院士回应道:放心!任何空间信息服务都必须遵守数据使用发布原则,即在安全、隐私原则下提供服务。关乎国家安全和涉及公民隐私的画面都会进行模糊处理,如果是特别重要的地点,系统会直接拒绝提供服务。
李德仁院士和夫人朱宜萱教授是同学,因为当年在图书馆帮忙占座而相识相恋,后来又同为武汉大学教授,不断相互鼓励。当年,李德仁院士留学德国期间,多家国外科研机构曾用高薪向他伸出“橄榄枝”,但妻子的一封信打动了李院士,信中写道:“你都45岁了,还不如一头牛。你吃了国家一辈子的支持,还不回来给国家挤点奶!”这段言辞“犀利”又不失幽默的话击中李德仁内心,最终他选择回到了祖国。
李院士深情说道:“科学没有国界,但人是有祖国的。我们在国外可以当教授,做成果,但是到中国来是主人,我们可以为建设祖国做出更高的成就。”
缓解交通拥堵的“幕后功臣”
现代遥感到底可以有多智能?李院士举了个例子。他和团队曾经在武汉做过一个“智慧交通大脑”,通过各种传感器采集了武汉市所有的汽车、电动自行车、自行车、行人等交通数据,再结合人工智能生成一个自动化的交通管理系统,做完以后发现武汉市交通拥堵从原来的全国排名第23降到了53,交通事故的处理时间也从原来的七八分钟缩短到90秒。李院士说,现代遥感将不断融合人工智能、卫星导航等功能,用以研究各行各业的动态,让遥感技术真正推动经济不断发展。